电脑版

思想观澜|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环球动态

2023-04-07 07:04:23来源:河北新闻网


(资料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把握关键核心技术演化规律,选择正确的技术突破方向,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呼唤。关键技术是指在某个系统或是技术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不可或缺的技术;核心技术是指那些可以打开多种不同类型产品潜在市场大门的技术,一般难以复制,具有高价值性。关键核心技术在产业技术生态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不仅影响着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整体走势,也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各国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对科技创新关键领域进行前瞻性部署。新时代10年,我国创新实力快速提升,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从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新征程上,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热点方向,把握“赛场转换”战略时机,对科技创新关键领域进行前瞻性部署,以突破性的技术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和竞争力,牢牢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技术领域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从科技创新的“跟跑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转变,但是在某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被“卡脖子”的风险依然存在。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必须持续开展自主创新,努力破解“卡脖子”难题,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竞争空前激烈。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产业竞争实力,必须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勇攀高峰,推动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平台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要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坚定创新自信,选准研发攻关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要求我们在科技攻关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既要聚焦传统产业升级需求,集中火力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成长为带动产业升级的科技领军企业;又要根据自身优势,瞄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围绕信息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大数据等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强化基础研究,保障关键核心技术的源头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重视基础研究,进行原始性创新,实现从0到1的突破。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经验表明,基础研究水平越高、积累越深厚,创新能力就越强,核心技术研发成果也就越多。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态势,必须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要鼓励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突出原创,坚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要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拓展投入渠道,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有效保障。良好创新生态,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并对此作出具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实践中,要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要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倡导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形成人人参与创新、支持创新、推动创新的生动局面。

(郭瑞东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研究员)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本网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