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沪深交易所7月IPO零申报,跟“新股审核放缓”有关吗?
沪深交易所7月IPO零申报,IPO审核暂缓的猜测挑动着从业者的紧绷神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澎湃新闻记者采访发现,投行人士大多对此事有着不同的理解,以7月沪深两市零申报来判断IPO申报是否降温似乎并不准确。IPO申报呈现季节性波动,6月为全年申报高峰季,主要都是以12月31日为基准日的项目。由于财务数据有效期仅有6个月,7月后,财务数据过期需“加期”,企业因来不及申报,造成7月为淡季。此外,澎湃新闻还注意到,2021年、2022年,三大交易所在7月受理量均在0~1例浮动。
不过,“IPO审核暂缓”的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澎湃新闻通过多方了解到,6月申报季的确出现了多家企业申报未被受理的情况。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澎湃新闻说道,“谈不上是IPO暂缓潮”,只是节奏放慢,“在市场自身没有发展到可以调控节奏的时候,监管出手进行了调节。”
而针对愈演愈烈的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放缓的传言,王骥跃表示,监管应该是正在研究这一课题。
过去两年7月,IPO申报数为个位数
“根据IPO申报规则,企业在招股书中要披露近期至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财报,申报基准日只能是每个季度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说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1日。”一位投行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IPO申报项目中,最常见的基准日就是12月31日。
“由于财务报表的有效期仅有半年,以上年度12月31日为基准日的项目,必须在6月底完成申报,因为7月开始,财务数据过期,就需要加期。”因此,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多数企业来不及在7月申报,“而以3月31日为基准日的企业,多数则是会在9月开始申报。”
今年7月,IPO申报受理量环比骤降,上交所与深交所IPO申报单月受理量均为0,北交所仅在7月24日出现1例申报;而在6月,上交所IPO申报单月受理量为72家,深交所为114家、北交所为60家。
IPO申报受理量大幅锐减,让市场流出了“IPO审核全面放缓”的说法。
但澎湃新闻从多位投行人士处了解到,7月零申报属于正常现象。
三大交易所数据显示, 过去2年的7月,IPO申报数量也仅有个位数。2021年和2022年,上交所申报受理数量分别为1例、1例;深交所申报受理数量分别为1例、1例;北交所申报受理数量分别为1例、0例。
另一位投行人士也向澎湃新闻表示,IPO申报季节波动明显。以上交所为例,2022年受理量为159家,其中一半以上(88家)集中在6月申报;其次是12月,共有29家申报;其余月份均只有个位数申报。
因此,接受澎湃新闻采访的几位投行人士都认为,仅凭7月IPO零例申报,并不能说明注册制审核全面放缓。
6月多家企业申报未被受理
虽然7月IPO申报数量与审核速度不能直接划等号,但有投资人向澎湃新闻表示,自己投资企业的IPO受理时间变长了。
“原来两三天或者一周的时候就受理,现在可能花了数周或者几个月的时间来做调整。”上述投资人称。
另外一位硬科技领域的投资人也向澎湃新闻表示,他们也有被投项目受到影响,“从辅导验收之后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之前说几个工作日,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公示被受理。”“我们了解到,受影响的项目应该不止个位数。”
此外,一位资本市场律师也向澎湃新闻记者确认,他们申报第五套标准的器械项目,6月末递交的申请,至今也未被受理。
“大约有25-35家企业申报受到了影响。”来自券商的一位投行项目现场负责人向澎湃新闻透露, 未被受理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传统行业,明面的理由则是盈利不足以及存在盈利风险。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澎湃新闻表示, “没受理应该主要是行业原因。”
而针对愈演愈烈的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审核暂缓的传言,王骥跃表示,监管正在研究这一课题。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本就不是普适性的上市标准,而是给明星项目预留的通道。大量所谓的符合第五套标准公司,其实还没发展到适合成为上市公司的阶段。”王骥跃说道,在公司药品还没被市场认可的时候,就让普通投资者介入,是很不负责任的事情。而且,目前,第五套标准有20家多家上市公司,效果不尽如人意。
王骥跃认为, “监管是在总结经验重新认识,什么样的公司适合用第五套标准上市”,“不是只符合基本条件就可以上市,而是基本条件里有几条需要更明确的标准。”
审核全面放缓?
澎湃新闻记者据交易所网站及Wind数据梳理发现,2023年上半年(上会时间在2023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A股市场共有207家企业上会,较去年同期的263家同比减少21.29%。四大板块方面,科创板上会企业数量不及同期一半。
王骥跃认为,注册制审核全面放缓并非近期的动态,实际上,今年上半年IPO的节奏已经放缓,“原本期望注册制下,市场可以制约IPO速度,但现实是,只要给批文,就一定能发出去,投资者并不会主动拒绝IPO,那也只能由监管来控制节奏。”
王骥跃表示,市场低迷时,IPO节奏会随之变慢。市场情绪高涨,发行节奏就会提高。“IPO数量,只有在熊市时才特别关心,其实牛市发行家数和规模都更大,但市场可以承受。”
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24日至25日中国证监会召开的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上,证监会明确提出了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首当其冲就是进一步突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
在王骥跃看来,所谓的“科学合理保持IPO”,就是和市场相匹配,市场可承受。
“从历史行情来看,发行速度越快,单体募资金额越大,对市场运行冲击越大。减少新股发行量,不考虑其他因素一定时间内有助于市场企稳回升。”前述投行项目现场负责人表示,监管部门暂缓受理IPO,或许是落实“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此来维护资本市场运行稳定,减小抽血效应,提振市场预期, “同时倒追前序存在瑕疵的企业,提升调整注册制实施以来的一干问题。”
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道,“减少新股发行数量,有助于倒逼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此举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和活跃资本市场。”
某一级市场投资机构合伙人也认为,此举是从IPO角度出清落后行业和产能,“集中火力( 子弹)支持具备造血能力的硬科技企业上市,优化上市企业结构。”
“‘科学合理保持IPO’,即新股发行速度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方面有助于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得到良好发挥,另外一方面则有助于逐步完善资本市场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体系,为中国资本市场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宋清辉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恢复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当前时间点之下,监管部门或有暂缓IPO的考量,此举可能是为了让股市“休养生息”,脱“熊”走“牛”,同时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 究竟|沪深交易所7月IPO零申报,跟“新股审核放缓”有关吗?
- 北京将发放京彩绿色消费券
- 河北承德平泉志愿者联合会救援队赴防汛一线开展救援
- 感情深一起恰?T1分享赛后返图:Gumayusi与Zeus共享一碗面
- 挖掘机专用挖坑机 哈尔滨村民开挖掘机堵决口被冲走 基本情况讲解
- 法媒:巴黎筹划接待数百万奥运游客
-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修辞手法(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 西普会前瞻 | 超5万健康产业代表将齐聚博鳌!2023西普会亮点抢先看
- 小米巨屏电视价格暴跌7000元 100英寸巨屏享受沉浸式观影
- 书面劳动合同可以补签吗?知识帖来了!
- 图解三鑫医疗中报: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减21.99%
- 乌方回应“俄军舰在海军基地遇袭”
- 大参林:融资净买入75.36万元,融资余额1.67亿元(08-04)
- 问道奇宝斋交易平台官网 问道奇宝斋
- 苦菜根像人参叫什么菜?
- 企业营业执照可以过户吗(营业执照可以过户吗)
- 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网 天津公务员考试时间)
- 北京明天白天多云转阴,傍晚有分散性雷阵雨
- 超五成A股房企上半年预亏 总亏损额超120亿元
- 描写时间流逝的优美句子作文 描写时间流逝的优美句子
- 【赛前声音】金奉吉:主场比赛全力以赴 巴西籍外援米歇尔·查加斯已到队
- 昔阳县沾尚镇灾后重建有序进行
- 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的区别?
- 首创证券今日涨停 方新侠席位净买入8858.70万元
- 三峡水利:永川区松溉、两江新区龙盛独立储能电站建成投产
- 宿松法院多管齐下撬动诉源治理工作大格局
- 女排晋级四强、女篮闯入决赛,中国大球项目频传捷报
- 鱼米之乡迎数字变革
- 23陕西建工SCP009票面利率为4.1100%
- 沙溢离婚风波再升级!拉黑老婆朋友圈:爱你12年